自動上下料流水線在工業生產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優化流水線直接關系著產品的質量和生產的效率,因此成為企業關注的話題。
優化流水線的作業時間, 及多久放一片板子, 此為生產計劃量投入cycle時間。但在實際上,瓶頸站的作業時間大于,定會依要求的cycle時間去投入, 因為瓶頸站已拖慢他的速度, 故從管理的角度來看, 要確實要求作業者依規定速度投入。流水線的輸送帶速度也可反推算出日產量, 下面為輸送帶速度的公式:
輸送帶的pitch時間 = 整日的上班時間/日產量*(1+不好率)輸送帶的速度= 記號間隔距離 /輸送帶的pitch時間所謂記號間隔距離, 在流水線的皮帶上所做的記號間的距離, 希望作業者依記號流經的速度完成作業并放置在皮帶線上; 但煉條線并沒有做記號, 就以板子的長度當做記號間隔距離。為何要用輸送帶? 除了運送物品外, 還有半強制作業者依計劃完成作業的功能, 但不是一味地加快去試試看, 而應依上述公式去計算求得。
觀察流水線上哪一站是瓶頸站:忙個不停的站;老是將板子往后拉的站;從該站開始, 原本一片接著一片的板子, 中間出現了間隔。上面三點是目視就可察覺的, 再來就是用秒表量, 作業時間是站中長的。瓶頸站的作業間就變成了整條流水線實際產出的cycle時間, 而日產量公式如下:日產量 = 實整日的上班時間/際cycle時間
故現場干部只要減少其作業時間, 就可增加產量, 如將器件拿一些給別站做、使用治工具以節省動作、改變作業域的配置等等。但在解決瓶頸站后, 可能會出現新的瓶頸站, 所以又要對此新的瓶頸站進行改變, 因此持續盯著瓶頸站改變, 整條流水線的效率就會增加。